English

滇西北寻访罗马小学

1999-09-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汪大勇 我有话说

云南省西北部海拔3000多米的群山之中,坐落着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维西县,离县城不远的永春乡有一个罗马村,罗马村有一所罗马小学。

罗马,多么美丽而迷人的名字!但她却不能与意大利的罗马同日而语。

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们,也许永远都无法想象山区的闭塞和落后。今年暑假,记者在飞抵云南省会昆明的第二天,即乘车向滇西北进发。路上,陪同的云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同志告诉我,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距离昆明770公里,但过了大理白族自治州之后,公路就不好走了。所以,第一天晚上我们只好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所属的鹤庆县。这一天,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苍山洱海与我们擦肩而过,连近在咫尺的鹤庆古城也无暇光顾。

“鹤庆距维西还有多少公里?”第二天出发时,我问司机师傅。

他说:“还有200多公里,不过路况较差。”

我听后心头一亮,满以为200多公里路在午饭前就可以到达。谁料,蜿蜒的山路,十分颠簸,汽车根本就开不起来,区区200公里居然又跑了整整一天,到维西县时,我们一个个都像从灰堆里钻出来一样。加上轻微的高山反应,更搞得我头昏脑胀,颇感不适。

然而,始料不及的事情还在后头呢!第二天,维西县主管教育工作的李副县长告诉我们,维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不发达,教育比较落后,目前有些乡镇连小学教育还没有普及。特别是最近国家决定停止天然林采伐,给维西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带来一些暂时的影响。说到我们将要去采访的罗马小学,他欲言又止,说:“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汽车从维西县城开出来,不过半个小时就停在山路边上。我正一脸茫然,李副县长解释道,罗马村不通公路,大家要骑马进山。这时,只见几个傈僳族小伙子已把马牵过来了。我从来没有骑过马,李副县长说,不要怕,不会有危险的。一位漂亮的傈僳族小伙子将扶我上马背,望着眼前深深的山涧,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傈僳族小伙子却说,没事的,你就是往山涧下推,马也不会下去的。小伙子今年只有20岁,充满青春活力。他边哼山歌边给我讲骑马的要领:上山时身子向前倾,左手扶前鞍;下山时后仰,右手扶后鞍。我试着去做,果然就不那么紧张了。

我问他:“读了几年书?”

他说:“小学5年。”

“为什么不继续读下去?”

他接着说:“家里上有姐姐、下有妹妹,经济条件不允许。这不,牵一次马就可以得到30元。”

我听后吃了一惊,心情开始沉重起来。

整整2个小时,走过艰难的9公里后,我们来到了罗马村。山坡上,一幢没有房盖的破旧泥土房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急切地问:“罗马小学在哪里?”

李副县长指着那幢没有房盖的泥土房说:“这就是罗马小学。”在一旁的罗马小学教导主任胡跃军补充说,前一阵子刮大风掀掉了房盖,幸好学校放暑假没有伤着人。这不,秋季开学的日子又快到了,校长正在外面跑资金。

胡跃军告诉我们,今年秋季招收的一年级新生就有50多名,现在学校连买黑板的钱都没有。

听着胡跃军的介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焦虑和着急。云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左雪珠提议捐点钱先给学校解决黑板问题,立即得到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春茂的支持和大家的响应,两位秘书长带头各捐款200元,我和《中国教工》杂志的记者陈保和、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卢峰各捐200元,连云南省的汽车司机李春师傅也捐出50元……

此情此景,使胡跃军和县、乡、村领导十分感动。我注意到,送我们下山时,胡跃军的眼里一直闪着泪光。他说,罗马人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说,希望你们早日把校舍修好,让孩子们按时开学!

转眼回到北京已有月余,罗马小学那幢被大风掀掉房盖的泥土房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这篇短文发表的时候,正是全国中小学秋季开学的日子,不知远在滇西北大山深处的罗马小学是否可以如期举行开学式?不知那些可爱的山里娃是否能够按时走进课堂?

我在遥远的北京为他们祈祷和祝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